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快讯 >详情

动态:水喝多了,也会出问题,从中医的角度告诉你怎样喝水才合理

快讯 来源 :上洋中医宛医生 2023-05-19 08:02:27

水是生命的源泉,喝水少了会病,喝水多了也会病,所以喝水的多与少并不存在所谓的标准,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,营养学中的“八杯水”理论在中医看来,不大切合实际,有点撇开事实不谈的味道。

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。这是黄帝内经里面很经典的句子。告诉我们听,水进入人体后一来要变成营养的,中医称为水谷精微;二来要进入代谢的,从二便排出。

从这个事实看来,水是作为身体机能运行的一种媒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水谷是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。但水谷进入到人体后,是靠气化转化成营养。所以我们总喜欢将脾胃比喻成一个大锅,水谷进入到这个大锅里头,要有足够的热力才能腐熟气化,而脾阳是釜中火,肾阳是釜底火。气化够了,水液自然能运化。反之,当然就会出现水停的现象。

好比一些体质差、年纪大、有慢性病的人,很容易出现水肿的现象。眼睑水肿、下肢水肿,这里就涉及到气化的内容,正常情况下,气化好的,身体里的水液就好像水蒸气一样,看不见,以无形的形态存在;气化不好的,水液就会以有形的形态存在,如果这个时候还坚持多喝水,只会加重水代谢紊乱,水肿更加明显。

所以,身体好的、运动量大的、气化能力强的人,必须补充足够的水分,因为身体需要。而原来中气不足,喝水后还能感觉到水在胃里晃荡,肾气无力,眼睑水肿,心肺功能差,下肢容易水肿的人群,水多喝一点都是负担。

正常人口渴的时候就会喝水,刻意的强调一天要喝多少水作为标准的这种说法,对身体所谓的同质化管理,实质上愚蠢无比。喝水本来就会因为地域、季节、年龄、体质的变化而变化,这显然是一种常识。

中医看待口渴喝水的现象也十分有趣,并不是所有的口渴就是事实的全部。有些人口渴,但给他水喝又喝不多,你以为他是缺水,实际上是气化能力弱,一看舌头,舌苔白腻,明显就是水湿重,水湿重明明就是水多了,为什么还会口渴呢?因为气化弱,水湿只停留在胃肠,不能上承到舌头,所以这类口渴是假象,如果因为口渴而拼命喝水,反而会使得水路代谢更加壅滞。

到底需不需要,身体说的算。水喝多了,可以出现蓄水,有害无益。水喝凉的,影响中焦气化,慢慢演变成中焦虚寒。水喝烫的,刺激咽喉,损伤气道。温水最为适宜。不要老拿自己跟外国人比,大冬天的穿着短袖短裤、吃着雪糕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你是黄种人的基因,就注定是黄种人的习性,不以意志为转移。

人体的脏腑就是强调一个中庸,不偏不倚,恰到好处。不渴完全可以不喝。

有些口渴欲饮是病态的,比如阴虚口渴,夜间口渴明显,多为肾阴虚,阴精不足,虚火内扰,津液亏虚,夜间口渴明显。这种情况喝再多的水都无济于事,还不如知柏地黄丸来的实际。又比如糖尿病前期出现的口渴,喝的多,尿的多,这类消渴的问题,喝水也不能解决问题,关键是解决身体的气化问题。晚上睡前来一杯水,起夜自不必说,早上起来还眼睑肿,大半天都消不下去,肾气不足,气化无力。那这杯水到底该不该喝?

喝水,还是顺其自然好,别没问题喝出问题来,教条主义的喝水,只会让自己多交智商税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