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 快讯 >详情

学校校长回应学生坠亡_教育的局部缺失引发生命无端逝去 每日报道

快讯 来源 :互联网 2023-06-27 11:13:28

hello大家好,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,学校校长回应学生坠亡(教育的局部缺失引发生命无端逝去)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来源:民主与法制网 舆情观察员马付才,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校校长回应学生坠亡?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!

学校校长回应学生坠亡


【资料图】

来源:民主与法制网 舆情观察员马付才

舆情背景

10月12日下午5点左右,江苏大学发生了一起学生坠楼事件。当地警方调查后,得出的结论为高空坠楼,排除他杀。

10月13日,大连理工大学一硕士研究生自缢身亡。近几年,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。例如,2017年,两所高校发生学生自杀事件;2018年,4所高校发生该类事件,其中两起发生在同一学校;2019年,10起;2020年至今,已经有15起了。

简单的数据背后,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消失,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亟待关注。

舆情综述

10月15日晚,江苏大学发布该校一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情况通报:

10月12日17时03分左右,我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学生从主A楼6楼卫生间坠楼。事发后,学校相关人员立即拨打120、110电话。17时18分左右,120救护车赶到现场抢救,经确认该学生已无生命体征。

警方调查结论为:“高空坠楼,排除他杀。”

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,该同学母亲来镇江在校外租房陪读。2019 年9月,该同学从2017级转年级至2018级。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原因在家线上学习,9月返校后,学校与家长商量建议其搬到现所在班级宿舍,尽快融入新班级同步学习生活。

学校对该同学的不幸离世深感惋惜并哀悼。事件发生后,立即成立工作专班,全力配合警方做好调查,协助家长做好善后工作。

据楚天都市报消息,该大学生年仅21岁,来自湖北浠水。10月12日,他在学校三食堂旁和母亲拥抱分开后,转身朝母亲的方向看了几秒。然后,在手机上写下一段话,接着爬上A1教学楼6楼,从一个卫生间的窗口一跃而下,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。

仅仅几个小时后,10月13日凌晨两点,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实验室,一名研究生自缢身亡,并将遗书发布上网络,称来生愿做一只猫。遗书曝光之后,4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。据悉,这名研三学生,今年25岁,正在备考公务员。满篇遗书都是诙谐调侃的语气。这封遗书文字,截图的时间是凌晨0:50左右,发到网上的时间是凌晨2:00整,中间他思考了一个多小时,也许他犹豫过,最后还是选择在指针指向2点的时候,下定了决心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舆情观察

1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舆论关注

两天之内,时隔不到10个小时,一南一北两名大学生分别选择自杀,引发舆论的极大关注。

10月15日,江苏大学通报学生坠亡事件一天内,在全网的搜索结果超过36万,相关咨询报道约6.9万篇。经过一天发酵后,10月16日,该舆情事件一度进入今日头条热搜榜单前三名,当日在今日头条的阅读量超过1200万次。10月18日,随着坠亡大学生父母的发声,该舆情走势再度走高,再次进入今日头条热搜榜单,阅读量超过7000万次。而大连理工大学的情况通报在网络上已经获得近1万次的转发,“大连理工通报一研究生实验室身亡”这一微博话题已经获得6.5亿次的阅读量和3.5万次的讨论,在全网,涉及“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身亡”的相关资讯报道达10万篇。

两名大学生的坠亡、自缢事件,官方通报中均排除他杀。因此,两起事件引发了一个共同话题。常有人说,大学生是最简单快乐的群体,可是接连发生的两起自杀事件,让人不禁觉得好奇: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?从媒体报道上来看,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缢可能患有抑郁症,江苏大学大学生坠楼因学业和就业压力大,总之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轻生。

在知识时代的今天,学历成为必要的职场入场卷,学历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人际交往、配偶选择、工资收入和上升空间。因此,“学历决定论”成为了学生单一的价值观,一旦学业上遭受重大挫折,很多学生难以承受;单一价值观的观念一旦遭受重大挫折时,就有可能会整体崩溃。

近年来,大学生自杀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,我国大学生自杀死亡的人数在逐年上升,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。因此,深入研究和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各种原因及心理健康水平问题,应该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又一个崭新课题,而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诱因又非常复杂。在这两起舆情事件中,普遍认为在大学生的入学选拔中,不但要把好“入口”关。在毕业走向社会时,更要把好“出口”关,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多元化价值观,使其在学业和事业之外应当还有更多热爱的事物和丰富的人生,才不至于在某一方面遭受重大打击时被整体击溃。

2、舆论呼吁社会宽容和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并重

近年来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、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,许多大学生丢掉了传统的东西,变得“乌托邦”起来。在家庭教育培养中,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也让许多家长认死理,甚至一条道走到黑,把孩子成功的标准订得高的离谱:北、上、广、深等一线大城市,年薪不到百万也得几十万,工作几年就要在这些城市买房购车!

另外,在就业中,唯“学历论”,也让社会用人单位无形中对这些“天之骄子”形成巨大的压力。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大学生在求职时经常遇到学历(70.9%)、专业(54.9%)、学校(54.1%)等方面的歧视。

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霆说,虽然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避免就业歧视,但现在这种现象存在,比较明显的首先是重点学校和非名校的学生,用人单位会认为他们起点不一样。其次就是性别歧视,很多企业希望多招一些男同学。性别歧视还表现在工资上,有时候男同学不好招,就加薪水招。

因此,毕业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,能不能在大城市落户,能不能养活自己,让大学生在校时已经开始焦虑。并且,自己多年来的努力,如果换不来一个好的未来,断崖式的落差也只能让大学生自己来消化,没人能给他们解释,大学生由此焦虑产生的抑郁症高发,成为避不开的问题。

对此,舆论呼吁,打造一个宽松多元的社会风气非常重要。如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,宽松的落户政策、宽松的创业、就业环境等等。另外,大学还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升“抗压能力”,正确认识自我与学会合理规划个人成长,学会适度释放情绪与压力,懂得咨询心理健康专家。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。

因为人生的输赢关键不是起跑线,而是未来漫长的职业发展过程。

3、高校应建立预警机制防范安全事件发生

当前,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,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不断攀升,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第一。这些变化既给高校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,也带来了系列问题,例如江苏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,除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,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谐外,还说明高校安全防范预警与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。

每一起发生的自杀事件固然有复杂的外部环境,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,高校又没有完善的预警干预机制,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。

但是,当下一些高校的安全教育缺乏完整的规章制度作支撑,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形式只是讲座、图片展览、报告会或者消防演习、征文活动等等,次数太少,重视程度较低,学生们参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也不高,达不到强化安全教育的目的。

另外,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依然偏重知识的传授,却不注重学生防范安全风险能力的提高,使得教育成果没有什么时效性,也没有和当下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。这种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效果不佳,更没有将安全教育列入日常的教学管理当中,有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种上级检查。在发生重大案件时只抓责任,却不懂得后期管理,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了一阵风。

因此,心理障碍、生理疾患、学习和就业压力、情感挫折、经济压力、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,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,也是自杀的直接原因。

所以,除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,高校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,通过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和安全事件的发生,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,以便采取措施,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。

舆情短评

又有两个活蹦乱跳的学生在大学的“象牙塔”里结束了生命。

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斥浮躁,充满焦虑的时代,人人都想快速成功,也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,但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该如何成功,却没人告诉你,失败了该怎么办?做错了怎么办?该如何度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?

教育,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。生命的无端逝去,表明了教育的局部缺失。对这些局部缺失,社会、家庭、学校等各方都应当认真思考,找出自己的不足,承担自己的责任。

担任教育链条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校,更应当反思是否履行了“培养”基地和熔炉的身份及职责,以便找到更好的价值观教育方式。(新闻来源:人民日报、楚天都市报等)

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返回顶部